私募基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融资咨询>私募基金
PE深秋困境:PE/VC热捧行业频踩雷 冬天远未至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3-01-07 点击次数:

 

  “尽管关于PE/VC行业寒冬到来的论调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China 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北京’会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却说明,市场对于PE 的热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看来,“PE的冬天远未到来,现在最多是‘深秋’。”市场的数据也在证实,PE/VC市场依然在膨胀。相关机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8月,全国共有5011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从业人员5.9万余人,资金存量1.5万亿元。

  不过,在会场上频频被提及的“调整”一词也预示着,在内外交困的情境下,PE行业即将迎接一场大浪淘沙。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认为,2012年是PE调整的元年。的确,无论是募资、投资还是退出,在即将到来的行业冬天面前,PE/VC纷纷调整战略,以期待在这场洗牌中生存下来。

  多方筹资

  “融资难”成为参会PE/VC大佬们头痛的一道难题,在面对关于募资情况的提问时,绝大多数嘉宾并不愿意回答,德太集团合伙人黄晶生甚至调侃,“沉默也是一种回答。”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对于资金的避险情绪攀升,募资难的现象日益凸显,部分机构出现资金告急的局面。对于以个人投资者为LP主体的PE/VC,一些LP不惜违反出资约定,撤回出资,导致融资难境况雪上加霜。

  投中集团董事长陈颉介绍,2012年成立的基金总数从去年的503家回落到目前为止的63家,总募资金额从去年的495亿美元缩减到目前为止的125亿美元,2009年以来发展势头迅猛的人民币基金无论是在成立数量还是募资总额上都出现明显下滑。“全行业资产缩水将至少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状。”单祥双如此说道。

  对于PE/VC来说,募资对于晋级行业淘汰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资金是PE/VC面临的唯一门槛。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以外,挖掘新的融资渠道就成为各家PE/VC的重要功课。九鼎投资合伙人温俊峰透露,年初九鼎建立了财务管理子公司,以财富管理的形式募资。“目前来看,我们的资金还比较充裕,效果不错。”

  LP构成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倾斜是PE在募资策略上较为明显的变化。陈颉认为,未来3年内,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上市公司、FOF以及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这些在资产配置方面有长期计划的机构投资者,将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LP群体。

  然而,甘剑平认为,尽管保险公司、公募基金进入PE领域已经打破政策障碍,但是由于政策细则尚未出台,因此想要争取这些机构投资者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招商湘江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高级经理俞岩看来,即使政策细则具有可操作性,保险公司、社保基金较高的筛选标准也会将不少PE/VC挡在门外。根据保监会的规定,PE/VC需满足注册或认缴资本不低于1.00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00亿元,且已有3个以上的退出项目等条件。其中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不得实际控制PE基金的管理运营,不得成为该基金的GP。根据上述标准,只有24家基金管理机构满足条件。

  从以往的独自面对LP,到如今与商业银行、券商、信托机构“合纵连横”是PE在募资策略上的另一大变化。从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到券商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PE/VC试图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为募资开源。

  大消费时代

  光伏产业遭遇滑铁卢使其成为年会上关注的焦点,从昔日盛极一时的明星产业到如今唯恐避之不及,光伏产业给PE/VC行业带来的阵痛还未消失。事实上,从光伏到团购网站,PE/VC追捧的热点频频触雷,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凑热闹”投资的反思。然而,PE/VC对下一个投资热点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能光认为,尽管未来不太可能出现全民PE热,但是在细分投资领域,由于投资集群效应,仍然可能会有短周期内的过热现象。

  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热点?在论坛上被问及如果只允许投资一个行业,将会选择哪个行业时,一半以上的嘉宾选择了“消费”。“十一”黄金周的大拥堵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包括医疗健康在内,具有抗周期特性的大消费概念行业成为宠儿。美国都福集团亚太区总裁张岳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对消费质量的追求会给消费行业带来较多机会。“消费的概念很宽泛,包括医疗行业等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7月份以来增速加快,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在7.7%的增长率中拉动了4.2个百分点。

  欧美的消费数据也呈现好转。美国行业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本月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月份的68.4升至72.2,为2008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表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看法更为乐观。尤其是就业市场好转,让民众对现况更有信心。

  在环保节能、文化产业以及农业等诸多热点于三季度降温的情况下,消费及服务行业融资情况较今年前两季度却有小幅提升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三季度消费品及服务业共有21笔PE/VC融资案例发生,环比上升40%,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4329万美元,环比上升88%,单笔融资规模的上升说明PE整体采取谨慎投资策略的同时,对消费品及服务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同时,在行业调整时期,逆势而为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即使在调控严格的房地产行业,歌斐资产总经理甘世雄也认为,孕育了投资机会。“我们在短短的六个月之内就募集了60亿美元房地产基金。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选取中国的Top50民营上市公司的房地产开发商,从资产负债率、品牌、项目方面筛选交易对手。”

  外资PE也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近日黑石CEO施瓦茨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完成133亿美元的全球房地产基金的募资后,黑石计划开始在亚洲的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中国内地房地产的估值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黑石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表示,未来黑石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会更激进,尤其是在房地产投资方面。

  在投资的节奏和估值方面,PE/VC显得更加冷静。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许小林坦承,“去年业内出现争抢项目现象,我们可能在一个月内就要做完投资一个项目的所有决策,但是今年我们恢复到之前的节奏,会花三四个月做一个项目,又找到了做投资的感觉,这是市场调整带来的好处。”春华资本合伙人廉洁同样认同,相对于两年前,PE在项目投资决策上所花费的时间更长。

  伴随着投资节奏放缓的还有项目估值的回归,这一点以互联网行业尤为明显,普维投资董事总经理孙涛透露,甚至有的互联网企业第二轮融资比上一轮融资的估值还要低。“过去,互联网的估值基础有各种‘创意’方式,但在回归现实后,继续维持高估值泡沫就比较困难了。”

  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赵辉认为,在二级市场低位震荡、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市场观望情绪依然严重,一部分投资于PE/VC的热钱退出,融资企业的心态也都趋于平和,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市场估值回归理性。

  多元化之路

  在传统的股权投资业务遭遇寒流之时,开拓多元化业务也成为越来越多PE/VC的选择。新沃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灿便强调“大金融资产管理”概念,“从产业到财富管理,再到资本市场、银行,我们强调的是大金融概念。”同样,在2011年成立复星资产管理集团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CEO梁信军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富管理将是复星的重要引擎。

  在财富管理时代,产品设计成为核心。在朱灿看来,投资收益的前提是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结构性产品则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偏好。“以房地产夹层基金为例,通过股债结合的产品设计,在收益结构上划定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别高的享有提前利润分配的权利,收益率约为10%-13%,级别低的风险承担要相对较高,收益率约为30%。”朱灿解释道。

  今年下半年,资产证券化再次重启,搅动了银行、券商等各方参与的热情,PE也不甘落后。朱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新沃资本正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投资的资产提供退出通道。“市场需要多元化、综合化服务,这也是未来的方向,我们非常看好这些业务,目前的业务也涉及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夹层基金等多个方向。”

  高捷资本管理合伙人唐凯男表示,尽管目前仍然专注做PE/VC市场,但未来可能会另辟平台,扩充到财富管理、并购咨询顾问服务等相关领域。“国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表明,PE/VC不仅局限于私募股权投资这一单一市场,财富管理、咨询等都是潜在领域,当然一两年之内我们可能还不会进入。”

  在中国概念股于海外频频遭遇做空打击下,PE/VC们看到了私有化的机会。根据投中集团统计,2007年至2012年,共有73家中国企业宣布私有化交易,披露交易规模240.88亿美元,2010年以来私有化案例数量和规模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其中2011年达到近6年交易规模最高值86.1亿美元,宣布私有化交易33起。

  在多起私有化交易的背后,不乏PE的身影,自2010年春华基金成功参与运作康鹏化学纽交所退市后,共有12起PE基金参与中概股私有化退市交易,共涉及14家PE机构。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因中概股财务造假、做空机构狙击、VIE结构风险等使得中概股普遍面临估值偏低,以目前较低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运作具有价格优势,另外,对于整体运营良好、企业业绩和规模具备优势的中概股而言,PE参与私有化重新运作A股上市是比较好的退出方式。

  除了私有化交易,并购业务也被越来越多PE/VC所重视。参会的不少机构表示,已经或正在考虑设立并购基金。凯雷投资亚洲成长基金董事总经理赵宁表示,凯雷正在利用其在并购重组方面的经验和全球化网络,帮助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中成长。

  王能光认为,并购是经济尤其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转型升级、家族企业传承等都创造了不少并购机会。而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成长瓶颈的企业来说,创始人和初始风险资本的股权回购有巨大的挖掘空间。但同时,由于之前依赖于IPO的高回报退出,对企业在回购的价格上过高的预期会加大回购的难度。“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企业会逐渐改变这一观点,甚至会成为新的热点。”

  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水龙同样表示,对于偏VC的基金来说,并购退出将成为一个趋势。同时透露目前在尝试与上市公司进行并购基金的合作。“一些上市公司在发展主业方面遇到问题,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发展战略。而PE/VC在项目选择上具有优势,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

  谁将在这场纷纷寻求转型的PE/VC淘汰赛过程中生存下来,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验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