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融资咨询>私募基金
贝恩资本盘点:罗姆尼喜好“拆骨”式LBO赌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3-01-09 点击次数:

 

  10月28日,周日。美国著名私募基金黑石集团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斯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访港,上周五会见本地传媒,久违了的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亦有露面。

  犹记得五年前,黑石纽约招股上市,集团既为全球管理资产最多的私募基金,又邀得其时刚成立的内地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入股,声势一时无两。事有凑巧,黑石2007年IPO,适逢创办人六十大寿,施瓦茨曼遂于生日当天(2月13日)搞了一个豪华派对,衣香鬓影星光熠熠之余,还豪掷百万美元请来“乐坛长青树”Rod Stewart献唱一小时,成为投资界一时佳话。黑石上市四个月后,美股见顶;不出一年,雷曼倒闭触发金融海啸……以后的,都是历史了。

  1%VS99%

  私募基金再度备受注目,除了因为金融危机最黑暗时期已过,私募基金重拾集资能力,而黑石的最大对手凯雷亦在筹划上市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数美国共和党总候选人罗姆尼于1984至1999年出任另一著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行政总裁,虽早在十三年前金盆洗手弃商从政,惟不管初选期间的党内提名,还是大选前在辩论中跟奥巴马的舌剑唇枪,罗姆尼政敌皆不忘围绕其私募基金背景穷追猛打,把他的形象引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一面,以彰显罗姆尼跟99%与私募世界沾不上边的普罗大众对立,只为巩固强化社会上最富裕的1%的人的利益办事。

  对港人来说,美国大选焦点离不开中美关系以至选后重要财金官员的人事任命,当中尤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何去何从最受瞩目。罗姆尼在掌管贝恩资本时的种种表现,香港以至美国媒体似乎俱着墨不深。为了反驳政敌指控,罗姆尼不止一次以贝恩资本在他治下十五年令不少企业“起死回生”,证明自己在改善经济创造就业上能力过人。另一边厢,与罗姆尼师徒相称、素以不屑跟传媒打交道见称的贝恩资本创办人比尔·贝恩(Bill Bain),近日罕有地接受新闻/意见网站The Daily Beast独家专访,替爱徒罗姆尼护航。

  黑石总舵主访港、其头号劲敌凯雷筹划上市,而早已不弹此调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则全力“洗底”挽回民心,此时此刻,私募基金大有深入讨论的空间。美国总统大选尚余一周便到,是时候跟罗姆尼“算算账”了。

  企业狙击手

  私募基金最富争议性的策略,莫过于涉及大量债务的“杠杆式收购”(leveraged buyouts, LBO)。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KKR等大型私募集团把并购目标收归旗下后,往往迫不及待将公司资产“拆骨斩件”,在市场上以更高价钱转手图利。这种不理员工死活,犹如杀鸡取卵的投资手法,令私募基金恶名昭彰,为其决策者掌舵人换来“企业狙击手”(corporate raiders)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外号。史上最著名的LBO,自非1989年KKR“蛇吞象”,以250亿美元收购美国烟草及食品集团RJR Nabisco,为私募基金奠定Barbarians at the Gate(门口的野蛮人)的“江湖地位”莫属。

  今时今日,这种赤裸裸的资产“拆骨”行为已不常见,私募基金在完成并购后,对企业日常营运多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入主后以改善效率提振盈利为目的,若干年后通过出售或把公司上市,替投资者和合伙人赚取丰厚回报。

  在深入探讨罗姆尼领导贝恩资本十五年间对公司的建树前,有必要先就杠杆式收购略作交代。假设私募基金(以A公司为代表)看中一家企业(并称之为B公司)并立意收购,且决定以LBO形式进行。在交易中,A公司只会拿出占总收购金额一个极低比例的资金作股本(equity,比方说10%),继而把B公司的资产用作抵押品向银行举债,以筹集收购所需的余下90%资金,在B公司股东和监管机构无异议下,交易水到渠成。然而,在LBO模式下,收购B公司的钱绝大部分由银行处借来,而这笔巨额贷款将悉数体现于B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令其成为一家高负债企业。

  私募基金(A公司)的如意算盘是,买入后马上采取行动整顿营运提高效率,在增强B 公司盈利能力之余,还本付息亦绰绰有余。显而易见,这个算盘若打得响,B公司的现金流足以应付债务偿还且有余力向股东派息,以债务/股本9对1 的比率,那等于私募基金出资1元却赚足10元,充分享受顺境时杠杆效应带来的好处,股本回报(ROE)当然极高。

  不过,就如所有牵涉杠杆操作的金钱游戏一样,被收购的企业一旦遇上行业不景经济衰退,又或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市场恐慌,银行雨天收伞债主临门,LBO便随时令并购目标深陷财困甚或走上破产绝路。

  换句话说,企业不幸遇上困境,杠杆这把双刃剑会逆向发挥可怕威力,使高负债公司瞬间没顶。由此可见,LBO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时机与周期。顺流逆流,不同的时机、周期,可以为LBO带来南辕北辙的结果。一句话,LBO的本质是一场金融赌博。

  罗姆尼旧绩

  罗姆尼出掌贝恩资本时,LBO交易做了不少,惟从绩效/回报出发,其实际表现如何?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出任贝恩行政总裁十五年期,贝恩资本平均每年投资回报高达五成,罗姆尼常以此自夸具有使企业脱胎换骨之能,强调美国在其治下,经济就业必能重现生机。

  然而,看清楚一点,有二事值得商榷:第一,罗姆尼掌管贝恩资本,时为1984至1999年,标普500指数从160点起步,一直升至他决定弃商从政时的1270点。换句话说,不必动用杠杆,只买指数每年平均回报(连股息)亦达17%。贝恩其间表现虽远胜大市,惟以大量债务涉及的额外风险换来的高回报,是否真的像罗姆尼所说般“难能可贵”?

  第二,根据《华尔街日报》所作调查,在罗姆尼领导贝恩资本的十五年里, 集团完成了77宗大型并购。然而,贝恩为客户创造的资本增值,75%来自当中的10项交易。此10宗并购,投资本金加起来仅2.5亿美元,但总利润却高达18亿美元,回报率逾6倍!可是,在这10宗交易以外,贝恩投资表现仅中规中矩,余下67宗并购,以平均持有期五年为准,年回报只有12%,比之标普500指数同期17%的年均回报尚有不如。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10宗为贝恩带来75%投资利润的交易中,多达四家公司在罗姆尼退出后走上破产之路!罗姆尼于1999年决定弃商从政,随之而来的是科网泡沫爆破,美国经济衰退,而美股则在2000至2002 年陷入长达三年的大熊市。显而易见,罗姆尼掌舵期间对贝恩获得高回报贡献不少的这四家企业(合共产生6亿美元利润,占10家公司合计18亿美元总利润的三分之一),在逆境时无力偿债,LBO的高杠杆逆向发挥威力,四公司尽陷绝境。

  罗姆尼在贝恩资本的辉煌战绩,与其归因于整顿企业有过人之才,还不如把其成就归功于运气和时机,既得助于一见大风大浪便减息的格林斯潘,经济稳定融资成本低企,更令杠杆式收购事半功倍无往不利。运气以外,罗姆尼选择在股市浪顶急流勇退转战政坛,彰显了此人时机拿捏准绳,确有一些真本事。然而,这只能证明罗姆尼是一流的金融赌徒、华尔街的菁英。这种不惜令企业欠上巨债,透过杠杆追求回报派高息的投资手法,如何确保美国经济“起死回生”,为基层创造大量职位?

  阁下能看出中间的关系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